- 公司动态
小家电节能是门大学问
2016-09-10 10:09:41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,一般人以为,小家电肯定耗电少、更节能,其实不然。
很多小家电都是名副其实的耗电能手,比如,一台功率为2000瓦的电磁灶做一顿饭花1小时,一天三顿饭就要用6度电,年均耗电量不比一台洗衣机少;一台电饭锅工作1小时的能耗比一台节能冰箱还要大。
本期消费主张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几款小家电,教大家如何选择、使用更加节能。
电饭锅
按家庭人口选功率、挑容量
中国是世界上*大电饭锅生产和销售国。同时,电饭锅也是中国普及率*高的小家电。
据TOP10瑞士节能中心的统计,每100户家庭的电饭锅保有量超过百台。而像电饭锅这类小家电,耗电量并不比冰箱、洗衣机类大家电少,如:总容积180L的冰箱日耗电量0.27~0.35度,而一台功率500瓦的电饭锅工作1小时耗电0.5度。
“选择一台热效率90%的一级节能电饭锅,比一台热效率50%的五级电饭锅可省40%的电量。”家电节能专家赵飞雁向记者介绍,建议根据家庭人口选择电饭锅的功率和容量,普通3~4人的家庭选择容量在4升~5升、功率在500瓦的电饭锅即可。
在使用时,赵飞雁建议,电饭锅应放置在稳定桌面,防止灰尘、水进入底部,以免影响使用安全。“一般情况下,煮饭前将米浸泡15分钟左右,可以缩短煮饭时间。饭熟后,不宜马上开锅,一般焖10分钟左右再开锅。”
她还指出,电饭锅在使用后,一定要记得把插头从插座上拔下。因为即使没有在煮饭的状态下,电饭煲也会处于保温的状态,浪费电能。此外,切勿用电饭锅烧开水。因为烧同样的水,电饭锅会比电水壶消耗更多电能。
微波炉
尽量买效率值较高的产品
微波炉的发明,满足了人们在现代生活快节奏下,快速方便饱腹的要求。
赵飞雁介绍,如何选择微波炉,容积和效率值是考量是否节能的重要指标。容积大,功率相应也大,微波炉耗电量会增加。
如果家庭需要加热的大体积食物不多,18~25升容积较为适用。同时,用相同输出功率的微波炉加热同样的食物,效率值越高加热时间越短,产品越节能。她建议,在其他参数确定的情况下,应尽量选择效率值较高的产品。
在摆放上,微波炉也有讲究。赵飞雁表示,应选择在通风、干燥且固定的平台上,避免热气、水分进入炉内损坏电器元件。此外,不要太靠近电视机、录像机和收音机等家电及其他磁性材料,以免影响工作效果。此外,由于微波炉的功率较大,*好有独立的路线。
“微波炉烹饪可使用玻璃陶瓷、耐高温塑胶等微波易于穿透的器皿,不应使用铝、不锈钢等金属器皿;加热带有密封盖或密封带的容器食品时,加热前,要取下密封盖。每次用完微波炉之后,应该用软布将炉腔和外壳抹拭干净。”赵飞雁提醒,如万一不慎炉内起火时,切忌开门,而应先关闭电源,待火熄灭后再开门降温。
电磁灶
炒菜、火锅耗电大不同
赵飞雁建议,要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功率的电磁灶。如果用电磁炉来炒菜,在功率上至少需要1900瓦以上;如果主要用于吃火锅,那么对功率的要求就相对比较低。
“因为电磁灶是大功率电器,所以一般推荐电磁灶单独使用一个插座。电磁灶应摆放在平整的桌面上,远离热气和蒸汽,风扇的出风口要和其他物品距离10厘米以上。在电磁灶2~3米的范围内,*好不要放置电视机、录音机、收音机等家用电器,以免影响使用。”赵飞雁告诉记者。
在电磁灶如何省电方面,赵飞雁建议,应合理使用各档功率,开始加热使用大功率,开锅后调至小功率。尽量将需加热食物分割成小体积。选择导磁性能较好的锅具,锅底尽量与电磁灶加热面积差不多。电磁灶一般不宜连续使用太长时间,建议1小时左右休息一下。如果遇到电磁灶内置风扇不转的情况,应立即停止使用。
-
产品搜索
技术文章
- 从“人防”到“智防”:TY2000-F型 应急监测飞行平台实现工业园区VOCs精zhun监管
- 守护极危物种!明华电子助力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中华凤头燕鸥DNA采样工作
- 【新品推荐】智慧AI实验室系列——MH6002型全自动总磷总氮分析仪
- 【新品推荐】MH3041D型 烟气含湿量测试仪
- 一文讲清污染源检测中的“压力三兄弟”:静压、动压与全压
- 【新品推荐】MH4022型 多通道气体配气仪 ——效率与精准的双重突破
- 工业温室气体监管迈向“全种类”时代,MH3203助力企业解决氧化亚氮管控难题
- 婴幼儿奶粉的健康隐患:亚硝酸盐残留如何精准锁定?
- 从“试用体验” 到“采购首选”,明华离子色谱系统凭什么圈粉多领域实验室?
- 明华电子双通道离子色谱测试系统:高效精准智能的全流程分析解决方案
- 从LDAR巡检到应急响应!MH3500-C:石化VOCs检测的 “全能特种兵”
- 臭氧污染进入高发期,如何提前应对?
- 明华电子公共场所卫生检验解决方案
- 极限工况下的“火眼金睛”,MH3091-B助力行业突破检测技术瓶颈!
- 化繁为简!MH3091-B树立超低排放检测新标gan
- MH3091-B——超低排放时代的高效便携“烟尘实验室”
扫一扫,手机浏览











